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东吴高音音乐学院,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即兴曲
肖邦一共有4首即兴曲,这四首即兴曲:
1. 降A大调,OP.29,作于1837年,全曲以戏谑的形态贯通,左右手连续的三连音符的摆动音型非常迷人。
2. 升F大调,OP.36,作于1839年,表现形态为叙事曲的叙述要素及夜曲冥想要素的综合。此曲由晚钟似的低音部上方,传达来忧郁而富夜曲风格的旋律,接着的连续和弦转化为朦胧的歌唱,右手插入句终了后,夜曲风格旋律在三连音符音型伴奏下重现,此时转为F大调。不久又回到主题,主旋律经过修饰并加以变化处理,尤其32分音符处理非常迷人。回到梦幻和弦,然后似烟雾渐渐消散,最后八度音突起,冲破原来的梦。
3. 降G大调,OP.51,作于1842年,呈献给艾斯蒂哈伯爵夫人,三段体。
4. 升c小调,OP.66(幻想即兴曲),可能作于1834年,呈献给狄斯特夫人,由冯达纳作为遗作发现出版。三段体。第一段是左右手音型急速交合产生的幻想,中段为如歌地,然后重复第一段,尾声为中段旋律在低音部反复,酝酿出一种余韵袅袅的效果。
叙事曲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这四首叙事曲写于1831至1842年之间,也就是肖邦21岁至32岁这段充满青春朝气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肖邦音乐创作上的高峰期。他创作的四首叙事曲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创作上来的作曲家,肖邦为叙事曲这一体裁的发展、为李斯特和其后的交响诗、交响画、音诗、音画等奠定了基础。
1.G小调,OP.23,立陶宛英雄伍连罗德,在一次宴会上意气风发的饮酒后,向客人说了一个故事:摩尔人在战役中败给西班牙人。为报复他们,便假意和西班牙人说话而传染黑死病与麻疯病给西班牙人。但要这么做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自己要染上这些病。当宾客听到要如此,个个大惊失色。伍连罗德说:“若立陶宛人有一天也遭到与摩尔人相同命运,我也会与他们一样,不顾我个人的生死,给敌人一个死的拥抱。”
2.F大调,OP.38,肖邦告诉舒曼说本曲灵感来自于斯唯替兹湖(the Switez)。舒曼送给肖邦梦幻曲,肖邦则回献此曲,而且亲自弹给他听。湖面是平镜如滑的,夜晚的星星照在湖上极美。湖在很久以前是座城市,因为被鞑靼人围攻而陷落。城中少女誓死不愿受辱,向天跪地求死。此时地面突然裂开一个大洞,形成一湖,少女们跳到湖中自尽。天神把少女变成湖边的花,凡触到花的人不久都会遭到不幸死亡的命运……
3.降A大调,OP.47,故事标题为“水妖”。一个年轻人在湖边遇到一位女孩,两人一见钟情。年轻人对女孩发誓将永远爱她,但女孩怀疑他的爱情而离他远去。然后,女孩一变成为姿色迷人的水妖,再度出现在年轻人面前。年轻人禁不住诱惑忘记了誓言。水妖大怒,拂袖而去。年轻人一路追赶,却不慎跌入湖里溺毙……
4.F小调,OP.52,故事标题为“三兄弟”。某个村落有兄弟三人,他们奉父亲之命到远方去寻宝。然而时间逝去,三人却全无讯……在漫长的等待之后,父亲以为三人都死了……直到有一天,三兄弟突然带著宝藏与妻子一起衣锦还乡……这也是四首中技巧最艰深最有戏剧性的曲子,也是一首不太能把诗与音乐联想在一起的曲子。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